新能源車新的政策
新能源車政策紅利正在迎來密集落地期。《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國家有關部門擬編制《關于推進停車設施與充電設施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意見》,主要針對停車設施與充電設施一體化發展模式提出相關的建設要求和鼓勵政策,強制存量停車場開展充電設施建設改造,支持充電設施運營商開展停車充電一體化設施建設運營。
與此同時,騙補核查結果、第四批推薦車型目錄及電池白名單、物流車目錄及國家補貼等一系列政策靴子也有望近期落地。業內人士認為,經歷了上半年的整頓后,下半年政策會明顯鋪開,將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屆時將重演搶裝行情,整個產業鏈有望景氣度回升迎爆發期。
每當進入雙月的中下旬,小客車指標搖號就會準時成為北京汽車圈兩月一度的熱點話題。“電動車一搖就中,還有政府補貼,但就是怕充電不方便啊,要是哪天忘了充電卻又找不到充電樁,那不就撂半路了。”久搖不中的劉東因此仍未下定決心轉投新能源車的懷抱。
這并不是個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4萬輛,銷量為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而同期充電站數量為3500座,充電樁數量4.4萬個,充電難問題已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但與此同時,建好的充電樁卻長期閑置沒人來充電。
針對充電站閑置和充電難并存的怪圈,今年以來國家以及多地政府紛紛出招破解。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家共出臺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30項,其中充電設施政策4項,推廣政策7項,行業規范政策8項,企業目錄相關政策5項,行業管理相關政策6項。同時,按照要求,各省(區、市)都要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上報有關部門備案,否則將享受不到中央財政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補貼。目前有8個省、16個市出臺了未來四年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目標和實施意見。
“在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鏈的五個領域中,充電設施是關注度最高的。現有的布局中,除了北京和上海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政策扶持和積極推廣,其他地區的推廣速度低于整個市場的預期。在接下來的產業鏈配套中,充電樁的鋪開是大勢所趨,要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更多的扶持。”東方證券投資顧問左劍明稱。
有知情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城市建設用地日益緊張的條件下,停車設施與充電設施一體化成為發展路徑之一。“存量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政策正醞釀升級到強制措施,充電設施運營商開展停車充電一體化設施建設運營,這樣既可以解決用地問題,也能增加收入,盈利可期。”
與此同時,因騙補核查而暫時凍結的其他多項政策也將在下半年全面落地。自今年1月下旬開始,財政部、工信部等多個部委在全國范圍對獲得中央財政補貼的新能源汽車及其生產企業和用戶展開核查。受此影響,新能源專用車推廣目錄停止公告,產品補貼也不能落地。以上有上海耐勵泵業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