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生產能力最強的“鐵路工廠”
從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乘火車北上,不到兩個半小時,就到達該國西北部霹靂州的小城華都牙也。走出火車站,極目所見是一派田園風光。中國鐵路軌道裝備整車首個海外制造基地就坐落在這里。
這座具備年產100輛、架修150輛軌道列車能力的馬來西亞首個“鐵路工廠”,也是東盟十國中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水平最高、生產能力最強的“鐵路工廠”,成為推動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盟軌道交通發展的中國力量。
“能為自己的國家制造火車有意義極了”
今年7月9日,由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牽頭組建的中國中車(馬來西亞)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又稱“東盟制造中心”)正式投產。馬來西亞由此成為東盟第一個擁有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制造能力的國家。
看著現代化的標準廠房和平整干凈的公路,主管基建裝備的東盟制造中心高級經理陳盛頗為感慨。就在兩年前,他從中國中車株機公司總部來到這里時,眼前還是一片廢舊錫礦和凹陷湖區。“最初我們都開玩笑說這是鄉鎮企業。”40歲的陳盛笑著告訴記者。
“當時不通水、不通電,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我們腳下這條被稱作‘南車一號’的路,就是填湖造出來的。”現在,這條嶄新的雙向公路直通東盟制造中心大門,公路一側是碧波蕩漾的湖水,荷葉田田;另一側是馬來西亞鐵道公司華都牙也分公司。在占地超過20萬平方米的制造中心里,包括總裝聯合廠房和轉向架修理廠房在內的一期工程已經拔地而起,黏膠、組裝、調簧、稱重等工序都在緊張地進行。
走進總裝聯合廠房,最先跳入眼簾的是4節初具規模的高速列車車廂,這是為馬來西亞交通部量身打造的米軌高速列車。這筆訂單共10列6節編組列車,除了4列在中國國內生產外,其余6列均將于今年年底前在東盟制造中心完成生產制造和調試工作。
廠房里,工人們正在8個組裝平臺上干得熱火朝天。24歲的哈尼夫·阿瑟林·祖基菲里剛剛與公司續簽勞動合同。“我非常喜歡這個工作,能為自己的國家制造火車有意義極了!”祖基菲里難掩興奮之情,“我對火車制造很有興趣,在這里工作不僅可以獲得不錯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夠學習到許多有用的東西。”東盟制造中心點燃了祖基菲里深藏在內心的火車夢,他還籌劃著未來有機會到國外學習制造火車。
工廠與當地經濟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東盟制造中心建造在曾經為馬來西亞帶來源源財富的錫礦上,正成為霹靂州乃至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新亮點。
對于為何在馬來西亞設廠,中車(馬來西亞)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璐科對本報記者說:“未來5年,馬來西亞城軌、動車及電力機車的新造需求總量近千,需要進行維修的車輛更是達到2000輛。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東盟制造中心建成后,年銷售額可達4億林吉特(1林吉特約合1.58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設立基地,就與當地經濟發展同呼吸、共命運,進軍當地市場獲得的支持力度也將大幅提升。”
與當地經濟發展同呼吸、共命運,一個具體的體現就是員工的本地化。東盟制造中心商務經理龍威向本報記者介紹說,截至今年7月,中心的員工總數是165人,其中144人是從馬來西亞本地招聘的。“招聘工作還在進行中,到年底公司員工的本地化率預計將超過90%。”
馬來西亞小伙穆罕默德·阿明是東盟制造中心的技術助理。談到在這里的工作,阿明用“很幸福”來形容。“這是第一個在馬來西亞設廠的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我換了幾次崗位,學到了許多東西,個人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我喜歡這個學習的過程。”
霹靂州投資管理中心是該州負責推動和促進當地投資的政府機構,記者在該中心接待室的展示柜里看到了中車的火車模型。
“我很多很多年前就知道中國南車了。”中心首席執行官拿督穆罕默德·哈夫尼·易卜拉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特地強調了幾次“很多”。他回憶到,霹靂州一直希望建設成為馬來西亞的軌道樞紐,當中國中車對在馬來西亞發展表示出興趣時,霹靂州很快就決定為這一項目辟出土地。“我們當時也得到了馬來西亞交通部的大力支持,所以愿望成真了。”易卜拉欣高興地說,“這個項目不僅為當地創造了良好的就業崗位,也為霹靂州的工業發展帶來許多機遇。此外,這筆巨額投資還引發了連鎖效應,一些其他中國企業現在也開始對在霹靂州投資產生了興趣。”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也表示,中國中車選擇在霹靂州投資,不僅能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將有效提升馬來西亞鐵路工業發展水平。
努力建成“一帶一路”上的示范基地
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越,投資環境穩定,是進入東盟市場與前往中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橋梁。東盟制造中心選在這里,為中國企業布局東盟、輻射周邊贏得了先機。王璐科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正在與沿線國家共同建設‘一帶一路’,中國高鐵要實現‘走出去’的目標,必須與‘一帶一路’建設結合起來,積極布局東盟區域,進一步深耕當地市場。”
馬來西亞是中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合作伙伴。“馬來西亞政府認為這是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搭乘中國經濟發展順風車的良好機遇。”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吳政平對本報記者表示,“馬來西亞總理、交通部長、旅游部長等都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表示支持,交通部長廖中萊最近還帶團去中國,就雙方具體合作進行探討,包括鐵路建設、港口建設等多個方面。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個機遇。”
談到目前已經落成的東盟制造中心,吳政平表示:“中國中車株機公司在馬來西亞設立制造基地,就是利益分享、互利共贏的做法。我們不只是為了建設鐵路軌道交通裝備,也是為了在建設的過程中,同馬來西亞分享中國的成功經驗和技術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建立東盟制造中心也是中國軌道交通行業‘走出去’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今年5月,中國高層代表團專程到東盟制造中心考察,勉勵中心要進一步擴展成中國與東盟在經貿企業合作上的亮點,這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點。以上有上海耐勵泵業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