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經濟大省,但秀水江南同時也面臨能源匱乏的問題。光伏及新能源裝備領域,聽起來很高大上,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與我們日常用電有關。現在大部分的電都是靠燒煤得來的,可是,污染大。相比之下,風力等清潔能源發電,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光伏和光熱發電所組成的太陽能發電轉化效率更高。
據統計,浙江能源自產率不足5%,電煤全部依靠外調。為了推動能源供給和消費革命,浙江省于近年來積極開發利用光伏等新能源。像杭州火車東站,候車大廳的頂就是一個大型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光伏發電。這個發電裝置用了44000多塊光伏電池板,發電量可滿足火車東站30%左右的用電需求。
截至今年2月底,浙江全省已累計發電6.47億千瓦時。其中,已有242位浙江居民,依靠投建的家庭式光伏發電項目拿到了“賣電”的收入18.4萬元,加上政府補貼28.9萬元,累計收入47.3萬元。
除了光伏發電在我省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并贏得了國內光伏發電第二大省的稱號。浙江省經信委技裝處的李處長表示,和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在國內還沒有形成大型商用和民用的市場,這也是未來行業領域發展的大市場。
國內光熱發電是有待開發的大市場
在杭州,以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公司)為代表的一些企業,已經在技術研究和能源應用上達到了國內乃至全球的先進水平。此外,還有三花集團等也在開始打入光熱發電這個市場。
在光照條件較好的青海德令哈市,中控公司建立了太陽能光熱發電站,這也是我國第一座規模化商業化運營的光熱電站。一座50MW光熱太陽能電站規模,在完全建成的情況下,可滿足8萬余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中控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心介紹,光熱發電已經是全球新能源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除美國、西班牙等傳統光熱技術先進的國家外,澳大利亞、印度、沙特、南非等國均將光熱發電列為本國新能源發展重點路線。
雖然國內光熱發電還沒有形成一個大市場,但李心相信,這個領域前景不錯。光熱電站裝備從其材料構成來看,至少可以帶動鋼鐵、玻璃等過剩的產能,同時促進新型驅動裝置、鍋爐等熱力設備這些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提升和產業升級。經過粗略估算,每年僅1GW(16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的裝機量,即可帶來150億-200億元的產值規模。更重要的是節能環保。像中控公司這樣的50MW光熱太陽能電站規模,預計年節約標煤4.2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1萬噸,相當于3萬余輛小汽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量。
在未來,人們甚至可以這樣暢想:善于即時發電的光伏設備很有可能在老百姓出行的私家車上安裝電池板,在艷陽高照的日子,可以憑著太陽光就實現出游;而家中屋頂上的發電裝備也可以在白天收集太陽光發電。等人們到家時,家中已經電量儲備滿格,熱水器也已經加熱完畢……
光伏和光熱發電所組成的太陽能發電轉化效率更高。浙江省經信委技裝處的李處長舉例說,比如光熱電站,它的平均發電效率是15%-20%,如果僅考慮太陽能光熱利用,如提供蒸汽等熱源用于供暖或制冷,其綜合熱利用效率能達到60%-70%。以上有上海耐勵泵業轉載。
|